现货拖累,生猪近月跌幅较大的分析
现货拖累,生猪近月跌幅较大的分析
近期,生猪市场表现低迷,近月跌幅较大,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。究其原因,现货因素的拖累作用显著。
从供应端来看,春节过后,生猪购销逐步恢复,市场供应明显过剩。养殖户和集团猪企出栏意愿强烈,集团猪企更是降价增量出栏,致使市场供应迅速增加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自 5 月开始反弹,11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080 万头,连续 3 个月增长 ,这为 2025 年生猪供应提供了充足基础。市场普遍预计 3 月起标猪供应将进一步增加,养殖端获利了结心态较强,出栏节奏加快,进一步加剧了现货市场的供应压力。
需求端的疲软也对生猪价格形成打压。节后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,内销市场和城市消费均表现不佳。居民家庭多以消耗春节囤货为主,鲜品猪肉走货不畅。城市方面,虽然务工人员返程,但大中院校尚未开学,旅游消费转差,批发市场白条成交不佳,主流屠企订单量锐减。此外,节后居民饮食倾向于清淡,肉类需求减少,消费替代情绪增强,使得猪肉需求进一步降低。
在市场情绪方面,由于春节后市场普遍看空猪价前景,养殖端获利了结心态偏强,散户和集团猪企竞争性出栏,导致市场出现踩踏现象。生猪合约表现欠佳,机构普遍看空近月猪价前景,进一步加剧了养殖户的恐慌情绪,促使他们加快出栏速度,现货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。
屠宰企业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由于终端市场消费转弱,屠宰企业白条走货速度变慢,压价收猪意愿增强。收猪难度降低,屠宰企业顺势加大压价力度,导致猪价持续下探。尽管北方部分地区标猪均价回落至 7 元 / 斤左右,零星地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,但尚未形成集中入场的态势,对猪价的支撑作用有限。
生猪近月跌幅较大主要是现货市场中供应过剩、需求疲软、市场情绪以及屠宰企业压价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预计短期内猪价仍将维持低位运行,市场需密切关注后续养殖端出栏节奏和二次育肥的动态变化,这些因素将对未来生猪价格走势产生关键影响 。